查看原文
其他

成师人第21期 | 王然 李胤:拾遗补缺,催马扬鞭

新媒体中心 成都师范学院 2020-08-22


本文共3276字  预计阅读6分钟

“你放心地去道孚工作吧,家里老人孩子你不用惦记,家里有我呢,路上小心一点!”

 

“爸爸,你能不去吗,你说周末带我去动物园呢。你什么时候回来?我会想你的……”


2017年5月23日,尽管有不舍,但深知自己身负重任的王然在与家人简短地道别后,带上家人的嘱托和组织上的信任踏上了到冻坡甲村的驻村帮扶之路。


冻坡甲村从2015年7月开始由我校和省公安厅、光大银行成都分行共同进行帮扶,通过两年的精准帮扶冻坡甲村的村容村貌、产业的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村民的精神面貌较以前都有了质的飞跃,村退出、户脱贫的指标均已实现。


王然补充说:我到村帮扶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巩固我校前期取得的帮扶成果的同时,帮助村民、贫困户解决现在所遇到的困难和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。


王然,男,1982年3月出生。成都师范学院科技处综合科科长、讲师、硕士。2017年8月经学校选拔和省直机关工委的选派,挂任道孚县各卡乡党委副书记、冻坡甲村驻村干部、约呷村驻村干部。


艰难扶贫赴前线,万水千山只等闲


寺庙、民居、雪山、达玛花,一步一景,特色鲜明的冻坡甲乡村迤逦秀丽,但3500米的海拔,稀薄的氧气,让初到的王然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。可睡不着觉、头昏、头痛等高反症状丝毫没有影响王然开展驻村帮扶工作,“海拔高,斗志更高;缺氧不缺精准”的口号一直激励着他。


到村后,王然思考着如何切实地帮助脱贫。第一件事自然是深入群众、了解村情。于是坚持每天入户走访和村民拉家常,了解村情民情和群众所思所想。“很快村民对我这个新干部也熟悉起来,经常和我说说家长里短,我也和他们讲讲我的情况。他们田间劳作、放牛,我也一起帮忙、搭手;他们教我藏语,我教他们普通话…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我便成为村民中的一员,同时我也对村上的情况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。”通过这段时间与村民们的和睦相处,他已然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。



嘘寒问暖出善策,访邻谈心寻根源


融入集体是关键,但王然深知:在其乐融融的画面背后,那些贫困的根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,困难家庭的辛酸也必须得到缓解


在一次入户走访中,他发现贫困村民尼玛翁姆勾着腰,手捂着腹部,面色白,豆粒大的汗珠直往下掉,原来是老胃病发作。他立即与乡上联系车辆将其送到县医院检查治疗,情况稳定后,开了药又将其送回家中,还买了慰问品送去,叮嘱她好好养病,将来才好照顾家人。尼玛翁姆激动地说:“卡卓卡卓,真是太麻烦你们了,成都师范学院对我们好啊,医药费、娃娃读书、找工作都有你们帮衬,学校领导还经常探望。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了。”听了她的话,王然心里很暖:“我觉得我们全校上下的努力得到了回报,老百姓的一句‘卡卓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认可。”



点滴事小,情谊深厚。嘘寒问暖之余,王然继续探究经济扶贫,通过观察他得出结论: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做好驻村帮扶,就是要勤指导、促致富


2018年四月冻坡甲村集体讨论决定改变草莓种植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,由村集体经营管理转变为个人承包经营管理。于是王然找到我校定点帮扶贫困户杨俊华,向他了解他的承包意愿。经过多次到户找他谈心,帮助他算承包后的收益帐,并且邀请省农业厅、川农大的种植专家到村对他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,解决技术难题。王然还多次到县农办、县农牧局找资金、要项目,帮助其解决草莓种苗和承包费用。现在杨俊华承包下4.6亩的草莓种植大棚,草莓长势良好,每天都收获几十斤的草莓,今年草莓种植收益4万元左右。



讲道理、算收益、传技术,百姓心悦诚服。脱贫攻坚自然就顺畅了。


“目前杨俊华在省农业厅、川农大的种植专家指导下学习育苗,明年不但草莓可以有收益,育苗也将带来更多的收益。”王然说这话时,欣慰胜过自豪,让村民富起来就是他的初心。


群干一心谋发展,披荆斩棘创新高


2018年一月,按照省委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,我校新增了一个定点帮扶村约呷村,王然被派往海拔更高而且毫无前期工作基础的约呷村担任驻村干部,同时继续担任冻坡甲村的驻村干部。本以为积累了前期经验后的工作会较为轻车熟路,但是到村后他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:不是高原反应所致的身体不适,也非语言的不通,而是老百姓的不信任。 


初到村的见面会后,一个村组干部悄悄地问他:“你们这次来待几天呢?是不是给我们送点慰问品就回去了?你说的这些怎么发展产业,怎么带我们脱贫,你们能行吗?”面对一长串的发问,他暗下决心:“群众看干部,看的是实效。承诺一千,不如落实一件。



这时的约呷村,基础设施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,仅有的村务室也显得有些破旧。村民的夜校活动、文化活动几乎无法开展。“这样怎么能行,如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今年的村退出目标就不能实现。”想到这些,王然鼓足干劲,一定要主动出击,走出去,找资源,建项目。


他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帮扶单位、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、县属相关部门汇报驻村帮扶工作进展,仅到村3个月便争取到县上专项资金189万元,争取到学校的帮扶资金70万元,合计259万元。这笔钱投入到了旅游产业、种植产业发展建设、牦牛养殖项目、村容村貌改造项目等。在这期间,他既当监理员,又当设计员,从小到一块砖的使用,大到各个房间功能分区都一一严格把关,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可靠,耐用实用。目前已修通2.5公里长,3.05米宽的联户路,实现了“路通家门口,出门鞋底干”,后续各项设施建设也正在持续推进中。


为了更好地授人以渔,他还邀请就业创业专家到村开展就业创业课程,指导村民拓宽就业渠道,争取开展自主创业。如此种种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,原本的疑虑消失殆尽,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的信任与配合。村长德吉说:“省上的帮扶单位来了,帮扶干部来了,教我们学习,带我们脱贫致富,现在村里的人心更齐了,都觉得有奔头了,鼓起干劲跟着我们干。”


风好正是扬帆时,不待扬鞭自奋蹄



2018年7月,我校李胤挂任道孚县各卡乡约呷村驻村工作队队员。王然与李胤二人同在此地工作,交流密切,彼此鼓励。“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俩把如何将中央、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,如何发挥帮扶实效作为主要工作目标。”两人开展调研,挨户走访,征询脱贫意愿,求得致富共识;聚焦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和“村退出、户脱贫”目标,探索驻村帮扶新路径。

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,有了‘渔’,我们还要造‘鱼塘’。如何造好“鱼塘”便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。二人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,经过专家评审、可行性论证,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确立了高原特色旅游产业、牦牛养殖、藏药种植、电商平台为主的“四大产业”,效果良好。



助力就业:结合村民们自身特点,王然牵线搭桥,引领他们寻找增收途径。有的村民学习当木匠,在村内村外帮忙修房子,每天可收入200元,实现年增收2万元;有的做了交通协管员,年增收6000元。


助力学业:王然为即将考大学的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学习指导,多次入户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指导,他根据学生成绩和未来就业意愿,进行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分析,确保学生读到书、读好书。为减轻家庭负担,解决贫困学生生活费问题,王然又联系道孚县公益组织,为学生提供每人每年3000元的生活资助。


助力农业:为解决村上青稞收割难问题,王然找到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在成都师范学院的资助下为约呷村购买了一台履带式收割机,不仅解决了青稞收割问题,还可以将收割机对外租赁,增加了村集体收入。



“云上约呷,碧湖花海,美丽之村,幸福之村”。这个是二人和全村139名村民共同的愿望。在王然和李胤的愿景中,通过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,助推约呷村旅游发展、藏药种植、牦牛养殖、电商营销等产业的发展,下足绣花功夫,做好4户贫困户26人的精准帮扶,聚焦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和“村退出、户脱贫”标准,精准滴灌、靶向治疗,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落地落实,必定能带领约呷村走上脱贫奔康路。


而冻坡甲村也在帮扶单位两年多来精心的帮扶下,走出了产业发展促脱贫致富之路,打造出旅游产业、种植产业、养殖产业三大主体产业。建成了500多平米的村级活动室和精品酒店、建成了占地4.6亩的草莓种植基地、建成了2000多平米的奶牛牦牛养殖基地等等。2017年底,贫困户由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2600元到现在人均收入5300元的经济跃升,全村11户贫困户60人成功实现脱贫,冻坡甲村顺利通过了省、州、县三级考核验收,退出了贫困村。



“千里横黛色,数峰出云间。”如今的冻坡甲村和约呷村景更美了,路更宽了,灯更亮了,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。王然和李胤收获了扶贫的战友、收获了驻村的亲人、收获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。


回望那些日子,王然感慨:“看到村子的日益变化,看到村民信任的眼神与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觉得那些在零下二十几度顶着风雪走村入户,带着干粮奔走于田间地头,点着蜡烛整理扶贫材料,“5+2、白+黑”地工作等等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李胤也表示:“平凡的我正走在一条不太平凡的路上,为了道孚县能顺利全县摘帽,我们愿意继续在自己的扶贫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。”



有苦有乐,有失有得。虽已取得成效,但他们仍然不忘初心,毫不懈怠,甘愿满面灰尘烟火色,与村民们撸起袖子一起干。一面是家人的遥遥牵挂,一面是乡亲们的殷殷期盼,时至今日,两人的扶贫工作仍在进行中,越到决胜关头,斗志越发昂扬。一天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时,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‘愿’无违”或许就是对王然和李胤最贴切的刻画。




让“成师人”成为你的“枕边书”

祝 君 好 梦



责任编辑 | 周博

执行编辑 | 余芩 高倩

素材来源 | 王然 李胤 网络

编辑 | 郑欣然

-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-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